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赴日本沖繩參加ICTES 2018並發表論文
出國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003.pdf
154.02 KB
PDF2021-01-27 21:41:23
001.pdf
1.11 MB
PDF2021-01-27 21:41:23

詮釋資料

主題分類 教育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教育局 臺北市大
出國類型 其他
出國期間 2018-06-30 至 2018-07-06
前往地區 日本
考察單位 赴日本沖繩參加ICTES 2018,發表科技部計畫相關成果
出國人員
編號姓名服務機關職稱
1蘇意雯副教授
報告名稱 赴日本沖繩參加ICTES 2018並發表論文
內容摘要 本校蘇意雯副教授發表論文主題為「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Develop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Teaching Calculus」。教育部在之前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曾強調:「在教師教學裡,引進與主題相關的數學史題材,對學童的學習會有很正面的意義,尤其能協助學童將抽象觀念具體化。」(教育部,2008)。目前所頒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數學領域課程綱要中也提及數學是一種人文素養:「人類各種族文明與社會的演進方式和歷程的殊異性,造就出不同的理路與思維文化。例如,古代東方數學偏向具象方式的歸納推理,而西方則傾向抽象方式的演繹思考,但兩種進路只是以不同語言呈現複雜事物背後的真相。因此數學史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數學發展在不同文化的差異。」。可見,數學史素材在數學教學中正可以扮演正向的輔助角色。 本次赴日本沖繩參加2018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and Education Sciences (ICTES 2018),發表科技部計畫相關成果。本研究由師資培育者及現場教師協同合作,針對微積分主題,蒐集、研讀與討論相關的數學史文獻,共同發展微積分數學史素材。在研究中,共完成了極限的意義、導數的意義、分割與積分等高中微積分數學史素材的開發及相關教案設計。本研究探討如何開發微積分數學史素材以及教師之教學實踐,從研究的過程及實作成果,發現所開發之微積分數學史素材不但獲得學生的正面肯定,也俾利了教師教學,可見融入微積分數學史素材於高中數學教學之可行性。本次會議遇到很多臺灣學者,正顯現出我們在國際研究社群的參與能量,報告人也從國際學者的研究分享中,了解目前國際的研究趨勢及主題,覺得收穫良多。
備註 C107AW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