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日本安寧緩和醫學會年會
第23屆日本安寧緩和醫學會年會 出國報告
資料項目 | 檔案大小 | 檔案格式 | 更新時間 | 操作 |
---|---|---|---|---|
003.pdf | 1.99 MB | 2021-01-27 22:59:45 |
主題分類 | 醫療 | ||||||||||||||||
---|---|---|---|---|---|---|---|---|---|---|---|---|---|---|---|---|---|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 衛生局 聯合醫院 | ||||||||||||||||
出國類型 | 其他 | ||||||||||||||||
出國期間 | 2018-06-14 至 2018-06-18 | ||||||||||||||||
前往地區 | 日本 | ||||||||||||||||
考察單位 | 日本緩和醫療學會 | ||||||||||||||||
出國人員 |
| ||||||||||||||||
報告名稱 | 第23屆日本安寧緩和醫學會年會 | ||||||||||||||||
內容摘要 | 內容摘要: 一、出國目的 此次前往日本神戶參加三天研討會及壁報發表,會議從2018年6月15日至6月17日共為期3天,大會以高品質的緩和醫療與生命末期照護「Quality Palliative and End of Life Care」為主題。 二、過程 此次的議程安排,在大會演講及壁報展示,都包含了非常豐富多元的內容。在展示的壁報中,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主題,例如:探討癌症末期患者中開立而未使用之藥物的種類與花費,高流量氧氣導管(High Flow Nasal Cannula)在慢性呼吸衰竭病患的使用,使用繪本來改變民眾對居家安寧的認知,日本醫師照顧自願停止進食和進水(Voluntarily stopping eating and drinking, VSED)的末期患者之經驗等,包含了教育、臨床實務等多元面向。 議程中有多場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彩演講,而預立醫療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 以下簡稱ACP)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議題,大會安排多國的演講者分享推動ACP的現況。韓國講者分享在韓國有關生命末期照護的法律在2018年2月4日才正式開始實施,強調增進醫病雙方的溝通,了解病人的意願與醫療決策的重要性。日本講者則從民眾、醫護人員、及整體體系等不同面向分析ACP推動的困境;在推動策略上,著重在提升醫療人員、民眾對ACP的認知與態度,對於生命末期議題的討論建構系統性的支持環境與加強溝通的訓練,及如何提供末期病患持續整合的照顧。美國的講者則提到,ACP可大致區分為幾個不同的時期:健康時未雨綢繆立下「預立醫療指示」(Advance Directive, 以下簡稱AD);罹患疾病時可依據病況修改AD表達對醫療處置的意願;在生命末期時可以由醫師開立「維持生命治療醫囑」(Physician Order for Life Sustaining Treatment, 以下簡稱POLST)來表達病人本身在生命末期時希望接受的醫療方式;而不管是在哪個時期,ACP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溝通。 講者也提到,在美國AD是由專業諮商人員進行,但是諮商人員卻往往與開立、執行醫囑的醫護人員無法溝通以至於AD無法落實,而許多醫師在開立POLST時也常是制式化的勾選表格,反而忽略了與病人溝通。臺灣則由台大醫院程劭儀醫師介紹臺灣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亞洲第一部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程醫師同時也介紹了台日合作的ACP研究,主要是探討台日雙方在病人及醫療人員對於ACP啟動時機的差異。大會在最後一天也邀請到英國桑德司機構(Cicely Saunders Institute)的Irene Higginson教授主講安寧療護的實證研究及教育,與醫療體系面臨的趨勢及挑戰。 海報部分,值得分享學習有日本發展小兒安寧,兒科護理師藉由安寧教育訓練改善對於安寧相關知識技能等困惑和執行困難,發現呼吸困難及食慾不振之緩和症狀控制照顧技巧不安改善比率最高。而急診執行安寧緩和醫療現況,發現一入院急診即進行醫病溝通,到住院後死亡,平均照顧天數為27天,病人對於安寧緩和症況控制及過世後遺族悲傷之滿意度較高。心臟衰竭病人接受安寧緩和治療,使用嗎啡頻率與加護病房住院天數和死亡地點有顯著差異,建議心衰竭病人可以在完善的醫病溝通下說明,增加使用嗎啡頻率,減少入住加護病房及在加護病房死亡。調查安寧緩和醫療醫師有關病人已拒絕接受進食狀態,有15%的醫師贊成可以提供末期病人瀕死期之持續深度的鎮靜。 三、心得與建議 此次參與會議,獲益良多,除了能有機會拓展視野和各國的先進學習,對於自己的臨床實務與研究發展,也有許多的啟發。老化人口、多重共病、死亡增加,都是十分嚴峻的挑戰,此次的各國先進也都提到,面對多重複雜的需求,在未來將研究、教育、臨床實務加以整合會是重要的課題。包括:針對重要的問題提出實證、尋求解決,開創新的或評估現有的照護模式,發展適當的評估工具或方法將其應用於臨床及研究,智慧醫療的利用,發展未來的技術、架構、合作機制、教育等,以尋求更好的、以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而這些都正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以下簡稱聯醫)目前積極發展的方向。未來將持續在安寧療護的臨床實務及研究領域努力,也希望來院方能多提供機會,鼓勵本院各專業職類參與類似的國際研討會,期待日後能將聯醫推動安寧療護的成果和世界各國分享。 | ||||||||||||||||
備註 | C107AW0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