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翡翠水庫水源新興污染物 之監測探討研究
委託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1040428-pdf-testproj-112233.pdf
3.48 MB
PDF2021-01-27 14:02:15

詮釋資料

計畫摘要 新興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包含許多種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具有 “過去分析技術未發現其存在環境,現今新科技才檢測出微量濃度”、“法規尚未規範或規範不全”、“傳統都市污水處理廠無法完全去除”以及“對人體健康與生態之潛在危害性既深且遠”等特徵。新興污染物中以藥品和個人保健用品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最常被檢測出來,濃度範圍從ng/L到μg/L,因此新興污染物已成為歐美等先進國家關注之對象,雖然美國環保署(U.S. EPA)仍持續評估新興污染物對於環境生態的衝擊性,但目前仍尚未有明確的環境濃度規範。 翡翠水庫為大台北地區相當重要之飲用水源,其供水區域包括全部台北市以及部份新北市。每日透過直潭、長興及公館三處淨水廠最大供水量為345萬立方公尺,供水人口約500萬人。雖然翡翠水庫為水源保護特定區,但其集水區上游仍有人為活動、污水處理廠、低密度農業以及少量畜牧業。由此可知翡翠水庫為重要水資源及集水區存在可能污染源,本計畫認為實有必要針對翡翠水庫調查其時空數據(spatial and temporal data)並研究新興污染物可能污染來源。因此本計畫調查翡翠水庫之新興污染物濃度流佈,以確認飲用水源是否受到污染,作為翡翠水庫重要水質調查資料。 本計畫完成42種目標新興污染物之檢測方法,且其偵測極限範圍皆達到ppt (ng/L)等級。也於本年度5月及9月進行兩次採樣分析,其中除Sulfamonomethoxine、Erythromycin-H2O、Roxithromycin、Norfloxacin、Pentoxifylline、Caffeine及Acetaminophen等七種之偵測濃度有大於10 ng/L的情形之外,其它目標污染物之濃度皆接近其偵測極限。而檢出頻率大於50%中有2種人體與動物用藥、3種僅用於人體用藥及2種僅用於動物用藥。本計畫彙整兩次採樣分析數據,被檢測出之目標新興污染物濃度相較於澳洲及美國現行列出的規範中,皆遠小於澳洲水回收指導方針(飲用水規範)及美國環保署第三階段污染物候選清單(CCL3)/初步污染物候選清單(PCCL)所列出之濃度參考限值,因此就本計畫執行期間針對執行之偵測項目目前並無污染之疑慮。但由於Caffeine、Erythromycin-H2O、Acetaminophen及Pentoxifylline為檢出頻率最高之前四名,因此若未來相關單位需持續與定期監測,建議密切關注之。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翡管局
一級機關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
年度 101
研究單位 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研究主持人 林郁真
協同主持人 林正芳
關鍵詞 新興污染物,翡翠水庫
備註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