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水庫水生動物多樣性之長期監測 (二)
翡翠水庫水生動物多樣性之長期監測 (二) 委託報告
資料項目 | 檔案大小 | 檔案格式 | 更新時間 | 操作 |
---|---|---|---|---|
1000516-pdf-testproj-152841.pdf | 3.75 MB | 2021-01-27 13:57:25 |
計畫摘要 | 翡翠水庫管理局自1988 年起持續有生物監測計畫,但在2000 年 後即無魚類與水質關係之研究。近年來國內外對於自然環境保育與水 資源的永續經營管理皆不遺餘力。以生物控制水質管理法的方式來達 到淨化水質的目的,在歐美國家已廣泛應用,其比化學工法及物理工 法更加安全、環保。 翡翠水庫內不同水域的魚類相調查分為水庫內與金瓜寮溪、北勢 溪、魚逮魚崛溪上游三條支流等兩部分。前者以流刺網法,後者以複 合性漁法捕獲魚類。並且以相似性指數及重量、尾數百分比計算魚類 密度,探討自2006/6 至今的魚種組成,且與歷年文獻資料比較其變化 趨勢。再將每季捕獲魚種重量、魚種密度及生物整合指數,與總磷、 葉綠素a、透明度等水質優養化三項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研究不同水 域魚種數量變化與水質之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六年前仍存在的中大型優勢魚種高身鯽及黑鰱的 捕獲重量百分比已明顯降低,而紅鰭鮊與雜交吳郭魚有取代高身鯽成 為水庫內優勢魚種的趨勢。小型魚種大眼華鯿及 條的數量百分比最 高,其中 條與斑駁尖塘鱧為2006 年在水庫內第一次被捕獲的外來魚 種。黑鰱、鯉魚、高身鯽等中大型鯉科魚類,分別在春季與夏秋季時 與葉綠素a 的相關性較高,判斷應與食性有關。本研究依所調查水庫 魚類組成出現季節、水區、食性採樣分析結果,與翡翠水庫持續監測 的水質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期望能獲得適當之水生動物水質指標、進 行水庫水質與生態系健康度生物指標之基礎資料的建立,提供水資源 保護與管理之重要參考依據。 |
---|---|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 翡管局 |
一級機關 |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 |
年度 | 96 |
研究單位 | 臺灣大學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 |
研究主持人 | 侯文祥 |
關鍵詞 | 有生物 |
備註 |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