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眼角膜內皮細胞移植技術
出國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001.pdf
1.43 MB
PDF2021-03-10 14:36:16

詮釋資料

主題分類 醫療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衛生局 聯合醫院
出國類型 其他
出國期間 2008-08-17 至 2008-08-23
前往地區 美國
考察單位 Cornea Research Foundation of America
出國人員
編號姓名服務機關職稱
1蔡宜倫主治醫師
報告名稱 眼角膜內皮細胞移植技術
內容摘要 在1905年12月7日,維也納醫師Dr. Zirm完成了第一個成功的人類全層角膜移植手術(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PK)。此後,顯微手術的發展、儀器設備的更新、以及對生理學、藥理學和免疫學的研究,大大的提升了眼角膜移植手術的成功率。使得眼角膜移植手術成為眼角膜病變後復明的不二選擇。雖然全層角膜移植手術會讓角膜回復清澈透明,但是術後所引起無法預期的屈光異常,常影響到視力的復原;以及手術傷口的癒合不良,有可能因為日後眼球受到撞擊而破裂。這是全層角膜移植手術兩個最大的缺點。在一百年後的今天,角膜移植的技術有了重大的突破,可以將角膜分層移植。角膜表面及基質層的疾病,可以前板層角膜移植術(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來治療;角膜內皮細胞功能失常的問題,則可用內皮細胞移植術(Endothelial Keratoplasty)來治療。尤其是角膜內皮細胞移植術,它保留了原來角膜的完整性,解決了全層角膜移植術後最棘手的兩個大問題。 角膜內皮細胞移植術(Endothelial Keratoplasty)是針對因為角膜內皮細胞層功能失常所引起的角膜病變,施行局部的內皮細胞層移植。角膜內皮為六角型的單一細胞層,在正常成人密度約為2500 3000cells/mm2,如果內皮細胞因為先天退化性疾病、外傷、發炎或其他原因導致內皮細胞死亡,當細胞密度少於500cells/mm2以下時,角膜就會水腫混濁,嚴重者甚至會形成水泡性角膜病變,除了影響視力之外,眼球還會疼痛難耐。 DSAEK(Descemet Stripping Automated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手術,為角膜內皮細胞移植之最新技術,術後復原度快,散光少,效果遠比全層角膜移植術好。由內皮細胞的問題所造成的角膜病變,現今在美國幾乎全部由DSAEK手術取代傳統的全層角膜移植術,成為治療角膜內皮細胞功能失償的唯一標準。 中興院區眼科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眼科中心,眼角膜移植手術一直是本院的傳承,也是醫療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此次前往美國學習此項新醫療技術,希望除了能夠造福本市市民外,更能在醫療服務上與世界接軌,提升聯合醫院眼科在眼角膜疾病治療方面的醫療水準。
備註 C0970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