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Effect of Length of Side Plate on Treating Hip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ith Dynamic Hip Screw-A Finite Element Study
員工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詮釋資料

計畫摘要 目的:以兩個螺孔的動態髖骨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臨床上已經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生物力學方面的實驗數據也支持這個治療的觀念,然而以兩個螺孔的動態髖骨釘治療粗隆間骨折仍然陸續有側螺釘斷裂的病例報告。究竟側螺釘斷裂與側鋼板的長度是否有關?目前仍未可知。本研究目的是運用三維的電腦數值實體股骨模型模擬以不同長度側鋼板之動態髖骨釘固定粗隆間骨折,以有限元素分析來評估動態髖骨釘之側鋼板長度是否影響其穩定度。方法:本研究以一位健康男性的股骨電腦斷層掃描造影建立一個三維立體股骨的數值模型,並在模形上製造粗隆間骨折。此股骨模型分別植入兩個螺孔、三個螺孔及四個螺孔側鋼板之動態髖骨釘之模型後,分別於此三個模型之股骨頭部施與模擬正常步態著地期(stance phase)及擺盪期(swing phase)的負載以測量不同側鋼板長度之動態髖骨釘的強度。此外,此三個模型也分別進行有限元素分析的疲勞測試。結果:側鋼板有四個螺孔的動態髖骨釘提供了最穩定的骨折固定,然而最遠端的側螺釘也承受了最大的應力;兩個螺孔的動態髖骨釘展現了最長的疲勞壽命,並且比其他兩組模型讓股骨本身承擔更多的受力。此外,三個模型的動態髖骨釘應力分析顯示最遠端的兩個側螺釘承受了主要的應力。結論:對於穩定型的股骨粗隆間骨折,以側鋼板具兩個螺孔的動態髖骨釘固定的骨折處位移最大,但與三個螺孔的動態髖骨釘的位移差距不大。此外,兩個螺孔的動態髖骨釘承受最久的疲勞測試以及最少的應力,植入側鋼板具兩個螺孔的動態髖骨釘的股骨幹顯示出較其他兩個模型更多的應力,亦即最少的應力遮蔽效應。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衛生局聯合醫院
年度 104
研究人員 Shih SL(施世亮), Cheng CK(鄭誠功), Chen CS(陳振昇)
關鍵詞 期刊
備註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