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自來水水管橋、藥槽及配水池之 耐震評估研究案
委託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1040407-pdf-testproj-164140.pdf
17.15 MB
PDF2021-01-27 14:00:39

詮釋資料

計畫摘要 一、研究緣起與目的 自來水設施係都市維生系統中,極重要的一環,確保其耐震安全,實乃重大之都市災害風險管理課題。綜合國內外主要地震災害之經驗,本計畫旨以臺北自來水事業處轄下水管橋、淨水場藥槽及大型配水池,作為自來水系統持續運作之必要設施,進行耐震能力的詳細評估,從而掌握這些設施確切的耐震性能,並就耐震性能不足的地方提出改善建議。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計畫篩選評估標的,以劍潭水管橋(負責輸水至士林、北投地區)、三座具代表性藥槽,以及中和配水池(提供中和地區用水),作為耐震能力詳細評估之對象,並著手收集竣工圖、結構計算書、地質相關資料等。耐震分析之依據,乃參酌我國「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設計地震力)、日本「水道施設耐震工法指針.解說」(水管橋)、美國API 650規範(鋼製藥槽)、美國ACI 350規範(RC藥槽、配水池),以及水協「自來水設施耐震設計指南及解說」的相關準則。據此,進行有限元素結構分析,檢核評估標的構件強度、變形能力是否足夠,或是損壞模式會否發生。 三、研究結果 根據耐震能力詳細評估之結果,在設計(第一級)地震力下,劍潭水管橋的水管、橋塔與下部結構均符合耐震需求,但部分加勁梁與加勁橫梁未能通過檢核;三座藥槽中,直潭淨水場1號槽(RC構造)安全無虞,直潭淨水場2號槽(高架鋼槽)與長興淨水場6號槽(地面鋼槽)則錨定力不足,且後者相對於溢流水位的Freeboard距離不足近一米;中和配水池各構件均符合耐震需求,毋須進行耐震補強,但Freeboard距離恐有不足之虞。 四、結論與建議 劍潭水管橋未能通過檢核之部分加勁梁與加勁橫梁,須予補強。藥槽方面,直潭淨水場2號槽與長興淨水場6號槽之錨定螺栓均應予增設或更換,提高錨定力以符合耐震需求,後者之液面操作高度須確保低於溢流高度一米以上,以確保地震安全。中和配水池複雜的液面晃動模態,極可能導致晃動浪高較預期為大,滿水時頂版有受流體衝擊而受損之虞,水位操作高度仍以保守為宜。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北水處
一級機關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
年度 103
研究單位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主持人 劉季宇
協同主持人 黃仲偉
關鍵詞 水管橋,耐震評估,自來水設施,藥槽,配水池
備註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