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統生態智慧空間規劃
日本傳統生態智慧空間規劃 出國報告
資料項目 | 檔案大小 | 檔案格式 | 更新時間 | 操作 |
---|---|---|---|---|
提要表1份(修).pdf | 2.6 MB | 2023-03-16 09:55:59 | ||
計畫一覽表00030108.pdf | 174.17 KB | 2023-03-08 17:07:23 |
主題分類 | 教育 | ||||||||
---|---|---|---|---|---|---|---|---|---|
數位發展部服務分類 | 求學及進修 | ||||||||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 教育局 臺北市大 | ||||||||
出國類型 | 其他 | ||||||||
出國期間 | 2023-01-28 至 2023-02-01 | ||||||||
前往地區 | 日本 | ||||||||
考察單位 | 臺北市立大學 | ||||||||
出國人員 |
| ||||||||
報告名稱 | 日本傳統生態智慧空間規劃 | ||||||||
內容摘要 | 一、緣起:本案係接受「中華民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使用中央經費執行「由傳統生態智慧觀點探討熱濕氣候區中建築及聚落之氣候設計策略與行為調適」計畫。本研究分析不同聚落之空間佈局對於環境之影響,找出可能的傳統生態智慧之都市規劃策略建議,以改善因氣候變遷使都市熱島效應愈加明顯的都市環境。 二、出國人員:邱英浩 教授 三、目的:藉由探訪日本傳統聚落,觀察所運用之傳統生態智慧空間規劃模式,與對適應當地氣候環境之效益,可比較日本與臺灣於不同氣候條件下,傳統聚落規劃佈局之異同。 四、過程: (一)本次出國對日本傳統生態智慧空間規劃進行參訪學習,藉由探訪日本傳統聚落,觀察所運用之傳統生態智慧空間規劃模式,與對適應當地氣候環境之效益,可比較日本與臺灣於不同氣候條件下,傳統聚落規劃佈局之異同。本次參訪地點包括:博多車站周邊街區、博多車站、燕林廣場屋上庭、島城中央公園、百年庭園翠水、小倉城、小倉城庭園、門司港及周邊傳統建築、柳川番主立花家別墅 御花、沖端水天宮等地點。 (二)行程(照片參閱附件–照片整理表): • 1/28 移動、福岡調查:都市更新、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複合性使用、屋頂綠化 • 1/29 福岡調查:公園綠地規劃、傳統建築及園林設計手法調查 • 1/30 福岡調查:傳統建築及園林設計手法調查 • 1/31 福岡調查:傳統建築設計手法調查 • 2/1 回國 五、心得效益: 本次出國參訪日本傳統生態智慧空間規劃,觀察所運用之傳統生態智慧空間規劃模式,與對適應當地氣候環境之效益。 近年受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都市空間普遍面臨嚴峻挑戰,為兼顧都市機能調整與發展,各都市因應氣候變遷不斷調整能兼顧節能、低污染以及讓人們舒適環境之都市空間,同時亦觀察日式傳統聚落空間規劃,為了減少碳排、對環境友善的營建方式,多以就地取材方式建造如:百年庭園翠水及柳川番主立花家別墅御花之日式建築,多會設有緣側,其為傳統房屋中的外廊部分,為過渡室內與室外的中介空間,可以作為連接屋內外到庭園間的過道,為了防颱、防風、防雨或是冬天防止冷空氣進入屋內等而設置;玄關,為日式建築大門進入室內的第一個空間,其亦為避免將室外塵土帶進室內,因此室內地板高於地面,並設踏階,人們在此處脫下鞋子準備進入,成為一個過渡性的空間。 而日本特有的地板材質榻榻米,帶著植物特有的青草清香,可舒緩情緒,並有絕佳的吸濕、保溫、隔音效果,其設計方式皆是日本因應氣侯調適的方式。在現代建築運用部分,如博多車站是與三大鐵路共構的復合商業設施,透過戶外空間及商場間的步道連結,環繞車站前廣場,設置了屋頂,使行人在雨天避免淋濕;設置了計程車專用的乘車處,以區別動線,從而使人們可以更加安全舒適地步行;同時亦在氣候變遷下,室內及頂樓皆設置植栽,以避免天氣過熱或是冷,而使人們無法親近大自然等。 藉由本次的參訪,從傳統智慧中瞭解與自然環境共存之知識,同時分析探討傳統生態智慧之設計方法,作為解決或調適現代環境問題的參考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