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受邀赴大陸湖北武漢仙桃市仙源學校講學
出國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003.pdf
260.25 KB
PDF2021-01-27 15:10:38

詮釋資料

主題分類 教育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教育局 第一女中
出國類型 其他
出國期間 2014-07-17 至 2014-07-22
前往地區 中國大陸
考察單位 大陸湖北省會武漢仙桃市仙源學校
出國人員
編號姓名服務機關職稱
1唐慧文專任教師兼圖書館主任
報告名稱 受邀赴大陸湖北武漢仙桃市仙源學校講學
內容摘要 內容摘要:(300至500字)《論語》教學的跨科嘗試 前言:“讀”與“教”有著基本態度上的差別:若單純作為學習者,讀《論語》是可以自由的、輕鬆的探索與詮釋;若作為一個引導者的老師身分,教《論語》則是使命的、嚴肅的課題與傳授。讀《論語》是可以不求甚解,甚至天馬行空的突發奇想;教《論語》則須戒慎恐懼,切莫自以為是,甚至誤人子弟。 從第一屆到這次的第六屆,我每年參與這個活動,每年也對“讀論語、教論語”的意旨精神加以反復省思,檢討教案,再重新構想。《論語》之中當然有許多應該深究廣議的主題,這五年的授課內容是將自己在臺灣“讀論語、教論語”的實務經驗做一番整理而提出的綜合報告,基本上,我認為《論語》的教學可分成三類。一、強化國學常識:要建構正確的課堂教學資料,用以教導學生能思辨的、同理心的瞭解《論語》。二、指正品格修養:要講述傳統的聖哲俊賢行誼,用以教導學生能生活的、善良的實踐《論語》。三、融入現代經驗:要引導多元的文化人生價值,用以開啟學生能聯想的、創意的推廣《論語》。 一、正知 回顧這五年中,相關於“正知”的講題是前三年的 1.《論語》一書的教學大綱(2009)----教授內容包括有〈品德教育〉、〈認識孔子〉、〈論語教學〉三個主題。重點在於:《論語》的基本常識與臺灣施行“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簡介。以期增加學員對於臺灣傳統儒家經典之實施現況的了解。 2. 孔孟的治國方略(2010)----《論》《孟》課程:內容含有〈歷史知識背景〉、〈孔子治國思想〉、〈孟子治國思想〉、與〈主題教學實習〉四個部分。重點在於:站在兩周時代的國家社會體制,分析孔孟的政治思想。藉著說明春秋時代的時空背景,還原歷史的真實,給學員提供理解與思辨的基礎。 3. 立體式的《論語》教學(2012)----從語文訓詁、篇章意旨的角度,強化《論語》內容的理解。為了避免“望文生義、順句說理”的弊病,教者應先要有堅實的國學語文常識。 二、志行 相關“志行”的講題見於 1.《論語》的教與學(2011)----學術研究《論語》可以正知,身體力行《論語》才是正道。若學習《論語》的讀者,能從冷靜繁瑣的“客觀認識”而提升到熱切誠懇的“主動實踐”,就更能貼合自我成長的生命課題。 2.《論語》中的君子(2012)----以君子形象為典型,為樹立儒者品格,鋪述進學之次第。使學生從自己所熟悉的身邊人物,或尋找古今中外的聖賢俊哲,從其中找出理想信念作為具體言行的模範,幫助學生找到更容易“成德”的教法。 三、游藝 相關“游藝”的課程有 1. 盍各言志──從文學的角度來教《論語》(2013)----擴大《論語》的創意教學,增進學生的參與活動。以自己的理想志向為本,藉著“心同此理”的揣摩孔門師生相處互動之融洽情境。 2. 《論語》教學的跨科嘗試──子見南子(2014)----以國文科《論語》教學為主軸,結合音樂、美術兩學科,跨科教學,寓教於樂,並以戲劇表演為學習成果之展示,激發潛能,活潑教學。
備註 C103AW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