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翡翠水庫防洪運轉風險與對策研究
委託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1060926-pdf-37922-160452.pdf
9.17 MB
PDF2021-01-27 14:03:49

詮釋資料

計畫摘要 水庫預先放水之主要目的為減少水庫防洪操作風險與下游氾洪災情,同時也需考慮後續水庫供水功能;若預先放水過度可能造成水庫儲水量不足,影響後續水庫正常的供水營運狀況;若未提早預留蓄洪空間,則可能增加水庫防洪操作風險、減少調節河川下游災洪之能力。在颱洪時期若有準確度高之雨量與流量預報,可提供預降水位決策之參考資訊,大大降低水庫防洪操作之不確定性。 計畫工作內容包含基本資料收集、建立颱風時期降雨雨型與降雨量推估模式、建立集水區最適降雨-逕流模式及預降水位操作建議。本計畫已將歷史95場颱風場次資料蒐集完成,並建置關聯性資料庫以確保資料格式一致性與維護管理最佳化。總雨量模式則透過ETQPF預測資料進行線性模式修正與類神經網路修正,其改善率分別達8.4%與9.2%;雨型推估模式透過建置SOM颱風路徑分類模式,以及雨量特徵曲線,雨型推估結果之評估指標R2可達0.8以上。降雨-逕流模式分為三:重新修正貯蓄函數、新增RNARX類神經網路模式、與建置SOM颱風路徑分類模式及流量特徵曲線,其結果顯示貯蓄函數之RMSE約為160 cms,R2可達0.86以上;RNARX類神經網路模式相較貯蓄函數,誤差可改善24%,表現相當優異;SOM全洪程流量歷程推估結果,RMSE約為280 cms,R2更可達0.9以上。三階段預放水位時間點定義為1.發布颱風消息,2.發布海上警報,3.發布陸上警報,經模擬68,400,000種不同起始水位、放流量等組合,歸納整理出三階段操作規則表提供水庫操作人員參考。本團隊另建置翠水庫資訊整合系統,透過簡易之WINDOWS視窗介面即可操作今年度計畫之模式以及歷史颱風之資料。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翡管局
一級機關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
年度 105
研究單位 淡江大學
研究主持人 張麗秋
備註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