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適合本市道路、綠地、安全島之 植栽種類調查
委託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1040428-pdf-testproj-104840.pdf
21.09 MB
PDF2021-01-27 14:02:05

詮釋資料

計畫摘要 (一)、研究目的 台北市積極於各主要道路中央安全島、圓環及人行道綠帶內栽植草花、色彩地被及觀花、觀葉性灌木等綠化植栽。然都市內的環境其實相當不利於植栽生存,例如:高樓大廈及高架道路等高大建物遮蔽陽光;道路硬鋪面多,雨水難以進入土壤,進而讓植物根部無法吸收到地下水;汽機車呼嘯而過造成的強風及空氣汙染,常使辛苦栽植的園藝植物無法持續存活;或需以人工澆水灌溉、施肥、除蟲、修剪等措施才得以維持植栽之生存。另目前道路綠美化所使用植栽種類有限,為增加植栽多樣性,希尋求增加常用植栽以外種類之可能性(含園藝栽培種、野生植物等)。 (二)、研究過程 本研究內容包含於期中審查前擬完成現有北部地區具觀賞潛能植栽種類的調查(包含植株性狀、分佈地點等),調查種類至少50種,另提供建議評估種類的植栽資料,包含觀賞特點、生育週期(含繁殖方式、休眠方式)等。同時針對該類植物分佈位置(高架橋下方、樹蔭下、樹穴、露天、耐踐踏性等環境條件),將建議評估的種類依生長環境適應性分類。本研究期末審查前進度擬利用問卷調查民眾偏好種類、組合方式,從上述調查與民眾反應綜合分析後提供建議適合本市道路、綠地及安全島種植之植物、混植組合及種植栽培曆等,亦提供包含澆水、修剪、施肥頻度等維管方式之建議。 (三)、研究結果與重要發現 本委託研究調查台北市境內主要路段上分隔島、樹穴及人行道之植栽種類,其中人為種植仍多以黃金葉金露華、虎尾蘭、矮仙丹、宮粉仙丹、鵝掌藤、地毯草為主,而近日台北地區路段使用之黃金葉金露華已大量出現粉介殼蟲病害,可能也與過度使用與久未更新有關。而路段上野生植栽則以金腰箭舅、馬蹄金、竹葉草、狗肝菜、天葫荽為大面積分佈之主要種類。 而由土壤條件調查結果中可知,五大應用地區配合公園調查,仍是以土壤硬度與土壤養分含量代表EC值表現最為不足。大多區域土壤硬度過高,代表土壤孔隙度嚴重不足,植物將無法正常在此環境下生長。而公園處建議調查之市民大道、基隆路高架橋下方,經調查結果可知高架橋下容易水分不足,且空氣污染嚴重,故建議應選用抗旱、抗污染之植栽。 研究團隊利用示意圖層和建議潛力植物照片進行台北市民眾對道路綠化植栽配置與選用種類喜好度問卷調查(有效樣本308份)。調查民眾對台北市綠化現況感受的結果中,6%認為很滿意、58%的人認為尚可,18%則認為稍差,民眾認為影響綠化現況主要為維護管理、種類選擇、色彩豐富度等原因。 分析樹穴區以草坪搭配灌木的複層類型最受喜愛,樹蔭下、高架橋下與露天分隔島則以全草坪或草坪搭配地被、灌木最受喜愛。 而植物喜好部分,灌木類有台灣金絲桃、黃麗鳥蕉、月橘、紅花檵木與翡翠濱柃木;地被則有金腰箭舅、蓬萊珍珠菜、粉團蓼。而耐踐踏植栽民眾對蔓花生較有好感。 (四)、結論與建議 總結本次研究成果,可知台北市道路、綠地、安全島綠化植栽現況主要問題為:1.部分地區(如高架橋下、樹蔭下)植栽種類選擇少;2.種植土壤條件差(過乾、硬實、養分不足);3.補植或定植後維管頻度不足等。利用示意圖層和建議潛力植物照片問卷調查(308份有效問卷),約64%民眾對台北市綠化現況認同感較高,而多喜歡以草坪搭配地被或灌木的複層配置方式。而植物喜好部分,民眾認為樹穴區可選用台灣金絲桃、小葉赤楠、搭配金腰箭舅;樹蔭下則以黃麗鳥蕉、月橘搭配蓬萊珍珠菜;高架橋下方可利用紅花檵木、翡翠濱柃木;而露天分隔島則偏好以台灣金絲桃、紅花檵木搭配粉團蓼方式。耐踐踏植栽民眾則喜好蔓花生。 故針對本次研究成果可建議下列措施: (一).植栽補植或換植; (二).加強灌溉或管線修繕; (三).改善土壤通氣性; (四).建立適地適種參考表; (五).與種苗生產業者合作開發新植栽; (六).開放部分路段讓民眾參與設計管理與維護。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工務局公園處
一級機關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年度 102
研究單位 台灣大學
研究主持人 張育森
關鍵詞 地被植物,安全島,樹穴,灌木,道路綠化,遮陰
備註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