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參加2015年第110 屆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年會並發表論文
出國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001.doc
1.07 MB
DOC2021-01-27 17:22:10

詮釋資料

主題分類 醫療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衛生局 聯合醫院
出國類型 其他
出國期間 2015-05-14 至 2015-05-20
前往地區 美國
考察單位 美國泌尿科醫學會
出國人員
編號姓名服務機關職稱
1郭育成院聘主任
報告名稱 參加2015年第110 屆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年會並發表論文
內容摘要 一、出國目的: 本次參加2015年第110 屆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年會與國際學者交流,不僅可修正論文的品質,且有利於刊登於國際期刊,並提升本院國際知名度與學術地位。另外,可瞭解泌尿科相關領域最新之研究成果與趨勢,並應用最新科技於本院病患之治療。 二、過程: 本次大會作者的興趣特別偏重在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症候群(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以下簡稱IC/BPS)方面,本次大會共有31篇論文發表,其中臺灣的學者發表5篇,本人於此次會議上發表一篇壁報論文,並於會議中與進行相關研究之學者進行討論及交流,獲得許多學者寶貴的意見。 三、心得與建議: 1. 美國的一篇論文,Griffith J分析骨盆疼痛的多學科評估(Multi-Disciplinary Assessment of Pelvic Pain) 的研究結果,發現包含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症候群的泌尿系統慢性骨盆疼痛綜合症(urologic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可以用兩種簡單的指標來評估,包括疼痛與排尿症狀。 2. 南韓學者Song M使用老鼠實驗研究注射臍帶血衍生幹細胞到膀胱黏膜下層可以有效地修復因鹽酸引發的膀胱炎的上皮組織。 3. 日本的學者Yamamoto T 使用老鼠與人類的間質幹細胞(Mesencymal stem cell)灌注到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造成發炎的老鼠膀胱內,發現可以加速泌尿上皮的修復,保護泌尿上皮,降低膀胱過動現象與痛覺。 4. 美國的Nickel JC使用人類對抗神經生長因的單株抗體 (Tanezumab)單一注射來治療女性間質性膀胱炎,發現6星期後效果良好。 建議:臺灣在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症候群領域的研究能量,並不比先進國家遜色,堪稱臺灣之光。然而,國人在基礎研究上是遠遠落後於先進國家,甚至日、韓等國。建議本院宜投入更多的資源,加強從事基礎醫學的研究。
備註 C104AW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