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2024法國巴黎CND Camping國際交流活動
出國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提要表.pdf
1.67 MB
PDF2024-11-18 11:16:25
報告提要表1份.pdf
1.69 MB
PDF2024-11-06 16:24:29

詮釋資料

主題分類 教育
數位發展部服務分類 求學及進修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教育局 臺北市大
出國類型 其他
出國期間 2024-10-11 至 2024-10-29
前往地區 法國
考察單位 臺北市立大學
出國人員
編號姓名服務機關職稱
1董怡芬臺北市立大學講師
2王如萍臺北市立大學助理教授
報告名稱 2024法國巴黎CND Camping國際交流活動
內容摘要 內容摘要:(300至500字) 一、計畫緣起 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以下簡稱 CND)2015年策劃發起 Camping活動:一個為期兩週,由工作坊構成的藝術節/平台,也是一個舉辦研討會和表演的國際平台,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可以讓年輕學子與國際舞蹈界的藝術家相遇,同時向其他藝術領域拓展觸角。工作坊作為一教育推廣的工具,Camping策劃出一個促進學生、專業人士與藝文愛好者齊聚促進文化交流的場域,邀請法國當地及世界各地不同藝術領域包含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等大專院校的學生共同參與。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於籌備期間與CND國家編舞中心首次聯合舉辦2019 Camping Asia,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以下簡稱本系)的學生表現受主辦單位青睞,2019年即獲邀參與 Camping Asia,參與期間展現本系教學成果之特色,再次獲邀參與法國CND Camping,然而 2020全球受疫情肆虐的狀況下Camping被迫取消,2021、2022仍受制於 Covid-19而無法如願赴邀。CND 連年邀請本系赴巴黎參與盛會的肯定與堅持下,2023 年終於成行,在活動中,北市大舞蹈系同學們主動積極,表現亮眼。今年由於巴黎奧運活動,Camping活動延期至今年10月14日-25日舉行,為期兩週。 本計畫以促進國際交流、推廣舞蹈藝術、精進學術研究三項目標前進,本次由舞蹈系王如萍老師、董怡芬老師共同帶領六位學生前往法國進行跨國家跨文化的藝術交流與分享。 二、過程 第一週 10/11 (五) 臺北起飛 10/12 (六) 抵達巴黎,下午前往夏佑宮參與Chaillot Experience #2 參與工作坊與觀賞演出。 10/13 (日) 排練學生於舞蹈馬拉松呈現的共創作品 10/14 (一) CND Camping開幕儀式,早上導覽空間,下午14:00學生參與工作坊,各校老師見面會議。 10/15 (二) 學生參與大班課、下午學生參與工作坊,老師們參觀 Beaux-Arts巴黎國家高等 美術學院,晚上觀賞Marie Goudot & Sophia Dinkel演出 。 10/16 (三) 學生帶領早課、下午學生們參與工作坊,老師們參觀CND圖書館,晚上觀賞 Jerome Bel & Estelle Zhong Mengual演出。 10/17 (四) 學生參與早課、下午學生們參與工作坊,晚上觀賞Sorour FDarabi演出。 10/18 (五) 學生參與早課、下午學生們參與工作坊、老師們參觀國立巴黎設計學院,晚上觀賞工作坊 open Studio、Yasutake Shimaji & Hana Sakai演出。 10/19 (六) 早上師生排練舞蹈馬拉松作品,下午觀賞各校演出,北市大17:30 & 18:30演出兩場。 10/20 (日) 參觀巴黎歌劇院。 第二週 10/21 (一) CND Camping開幕儀式,早上CND主辦方拍照,下午14:00學生參與工作坊,各校老師見面會 議。晚上觀賞 La Ribot – La Bola 演出。 10/22 (二) 學生參與大班課、下午學生參與工作坊,晚上觀賞Yuck Miranda演出。 10/23 (三) 學生帶領早課、下午學生們參與工作坊、老師們參觀巴黎高等音樂舞蹈學院,晚上觀賞 Mette Ingvartsen-Rush演出。 10/24 (四) 學生參與大班課、下午學生參與工作坊、老師們參訪Laboratoires d’Aubervilliers,晚 上參與論壇- E.BIGE, H.GIANNECCHINI, M. SANTANDER。 10/25 (五) 學生參與大班課、下午學生參與工作坊,晚上觀賞工作坊Open Studio、閉幕Party。 10/26 (六) 參觀羅浮宮 10/27 (日) 參觀奧賽美術館、羅丹美術館 10/28 (一) 離開巴黎 10/29 (二) 早晨抵達臺北 三、心得建議 今年正逢法國巴黎國家舞蹈中心(CND)成立20週年,整個國家舞蹈中心館內正展出20週年的展覽,因此目睹許多珍貴的檔案資料。CND Camping很大的特色是,參與的學校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學校外(非僅有舞蹈系),同個學校學生皆不重複選擇同藝術家的工作坊,因此馬上打破舒適圈,獨自面對各個工作坊帶來的各種挑戰。由於CND Camping所邀請的藝術家,都擁有各自的當代藝術實踐方法,形式風格相當多元,學生們在選課前需完整閱讀工作坊的內容,針對自己的屬性挑選自己想嘗試的學習對象。 從學生們早課的互相觀摩學習,到下午14:00-18:00藝術家工作坊,緊接晚上觀賞演出,兩週下來相當紮實與豐富,也需要好的體力來負荷如此長時間的學習。 各校帶隊老師們也在其間互相熟識,也透過會議各自介紹學校的制度與簡介。今年來自19所學校/機構,亞洲學校有來自日本的東京女子體育學院、台灣有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以及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還有中國的北京師範大學,今年更有一所來自南美洲阿根廷的舞蹈學校。其他多數為法國以及歐陸的學校。歐洲的教育系統與我們差異甚大,非常多新的藝術program也持續變化中。許多培養藝術家的教育program都非在大學制度底下,學術研究與表演創作實務涇渭分明。但近年由於文憑的需求,也漸漸改變許多機構與學校的教育體制。 法國作為文化大國,其藝術素養的培養體現在多個方面,如:法國擁有眾多世界知名的博物館,如羅浮宮和奧賽博物館,這些機構不僅展示藝術作品,還舉辦展覽和講座,促進公眾對藝術的理解和欣賞。法國的城市和鄉村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音樂節、電影節、藝術展覽等,這些活動使藝術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法國在城市規劃中融入公共藝術,街頭藝術、雕塑和裝置藝術等使得藝術隨處可見,提升了市民的藝術素養。法國有許多專業的藝術雜誌和媒體,這些出版物提供對當代藝術的評論和分析,幫助人們了解藝術的多樣性和深度。法國的藝術界鼓勵公眾參與,如社區即擁有許多藝術機構場館提供藝術工作坊,這樣不僅提高了人們的藝術參與感,還促進了創意的交流。這些措施共同構成了法國豐富的文化生態,滋養了人民的藝術素養,使藝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借鏡的學習,但也因歷史的條件跟時間長短差異甚大不可比擬。不過在整趟行程裡,也同時看見北市大學生相當優秀的學習態度以及合作能力,並樂於助人的性格深受同儕老師們的歡迎。在各樣多元的學習環境裡,學生們直接體認到多元種族以及多元文化的差異所帶來的多樣性,並從中獲得理解與尊重,這必定是國際交流中最大的收穫。藝術世界最大的貢獻正是能夠提出自己的世界觀與社會觀察的洞察力,並用藝術作為表達的途徑,甚至用藝術行動為所處社會環境帶來對話的機會。而在這個表達之前,能夠有機會接觸更多型態的藝術表現,與不同的藝術家對話,這絕對是學生們藝術生涯成長裡的關鍵種子。 四、照片或附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