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首頁
  • /
  • 資料目錄
  • /
  • 少年自立生活宿舍成效評估研究案 —以公辦民營臺北市培立家園為例
:::

少年自立生活宿舍成效評估研究案 —以公辦民營臺北市培立家園為例
委託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1040420-pdf-testproj-113701.pdf
1.58 MB
PDF2021-01-27 14:00:56

詮釋資料

計畫摘要 本研究係針對培立家園少年自立生活宿舍所提供的服務進行成效評估,從承辦母機構的角度、少年個案的觀點、家園工作人員的觀點、轉案社工人員的觀點、業務主管單位的角度等多個面向,運用質性研究「個別訪談」方法,以及四個「焦點團體」方法,進行探索性的研究。研究對象共計44人。包括培立家園目前正在提供服務工作者,以及接受服務在園安置少年5人和離園少年6人(經培立家園及本研究助理連繫上的計有6名)、在職工作人員3人,CCSA秘書長及現任培立家園主任共5人,以及社會局前兒少科科長及自立生活業務承辦人員,一位個管社工因聯繫因素故採個別訪談,個別訪談人數共計19名;另,針對離園工作人員9位,和轉案及個管社工16人,共計25位,各分成兩組共採四組焦點團體座談,進行質性資料之蒐集,旨在瞭解臺北市培立家園實驗性服務模式與其所提供方案(軟體措施、硬體設備及環境),是否滿足自立少年所需及其優、劣勢,並嘗試提供具體改善服務之建議,俾利作為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日後重新評估該家園之功能定位及家園少年服務模式政策規劃之參考。 本研究針對自立生活少年、自立生活能力、自立生活宿舍、優勢與充權觀點、成效評估等五個部分進行國內外相關文獻之整理。另,對於培立家園的服務歷程,包括培立家園的設置與實施計畫、相關服務報告或記錄等進行整理;除此之外,也針對焦點團體訪談及個別訪談,進行質性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綜言之,本次研究是依據培立家園開辦以來的相關服務佐證資料,以及透過訪談所蒐集到的資訊加以分析整理,並套用成效評估之模式,得到的研究結果與研究發現,從家園原設置目的的需求性、家園的契約、家園的服務歷程、家園的硬體條件、家園專業人力、家園服務的實施、個案安置成效、權益保障與行使等回應成效評估所關心的八大問題。 研究者從研究結果及研究發現,對培立家園未來之政策發展,提出以下的建議:以目前需求而言,年滿15歲以上,有高度密集專業服務需求之少年,在實務上很多,故建議社會局以建置中長期安置機構為主,而將自立生活服務納入安置服務歷程之中。為因應中長期機構,安置照顧與服務密集度,宜配置適當之專業人力。就培立家園硬體空間建議床位數,設定為8床以內;專業基礎人力至少六名以上:主任一名、社工兩名、生輔員三名。若要採自立宿舍,委託契約應明列入住屬性及標準、以及所提供之服務內容,內容應與一般安置機構不同,在實務操作上,建議與少年採取契約方式提供服務。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社會局
一級機關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年度 102
研究單位 委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
研究主持人 許臨高
協同主持人 江元凱
關鍵詞 培立家園,自立生活少年,自立生活少年宿舍
備註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