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出席美國比較與國際教育學會202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出國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論文資料檔.pdf
189.08 KB
PDF2025-04-15 09:59:35
報告提要表1份.pdf
318.21 KB
PDF2025-04-15 09:59:29
一覽表-北次大教評所黃旭鈞.docx
37.76 KB
DOCX2025-04-09 10:48:38

詮釋資料

主題分類 教育
數位發展部服務分類 求學及進修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教育局 臺北市大
出國類型 其他
出國期間 2025-03-20 至 2025-03-29
前往地區 美國
考察單位 臺北市立大學
出國人員
編號姓名服務機關職稱
1黃旭鈞臺北市立大學副教授
計畫名稱 出席美國比較與國際教育學會202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內容摘要 內容摘要:(300至500字) 一、計畫緣起 本次出國計畫係為執行國科會專題研究專案補助計畫之「出席國際會議」項目,除了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同時與國外學者、研究人員交流研究成果。 二、過程 「比較及國際教育學會」(CIES) 2025年學術研討會於114年3月22- 26日在美國芝加哥的帕默爾家園希爾頓飯店舉辦。此次研討會之主題為「展望數位社會中的教育」(Envisioning Education in a Digital Society)。研討會各場次的主題多樣,所安排的特色活動很能彰顯此次研討會的主題。茲就其中較讓研究者較感興趣的場次簡要說明如下:首先,由國際校長聯盟(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Principals, ICP)前理事長Peter Kent分享「打造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實務社群」之延伸性個案研究,主要探討教育領導人如何開始關注並了解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中應用的可能性,校長在面對AI帶來的創新與挑戰的同時,也應重新思考教育的核心價值與未來願景,並應提供校長一個探討AI在教育的實務、哲學與倫理意涵之平臺,讓校長們可以探究與分享此一方面的議題。其次,另一場「雙面刃:數位科技如何重塑與轉變現代社會」則是由三位引言人針對數位科技對於社會帶來的衝擊進行腦力激盪與交流研討,在研討與分享討論結果時,所獲得的不同觀點,令人印象深刻。研究者則於114年3月24日進行發表,與來自不同國家與教育領域之學者與研究人員間進行互動交流,同時也提出教育行政領導的專業論點及相關建議。(註:每日行程 :3/20出國並抵達美國芝加哥;3/21 確認住宿地點至研討會辦理地點之交通方式與距離路線,並前往研討會場進行報到;3/22-26 參加研討會並進行論文發表;3/27-28 搭機返國,3/29 返抵臺灣) 三、心得建議 COVID-19疫情後,著實改變了世界各項日常運作的型態,其中學校教育,教學型態的改變及教育方式的多樣化,帶來衝擊也深深影響各個階段的教育,加上近兩、三年來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與普及,校長、教師等學校教育人員,面對此波生成式AI所引發的教育變革與創新,除了在教育上應能對數位科技的進展能有效加以理解與掌握外,也應能善加運用這些新資訊科技在校務的經營、課程教學及學生學習的事務上,與時俱進的調整心態、並創發新的教學型態。除了數位科技所帶來的正面效益外,也應重視其所引發的哲學、文化、倫理、公平與包容等方面的議題,將是未來無法迴避且必須積極面對的重要課題。 研究者此次發表主題主要聚焦在校長領導與教師的專業學習網絡與專業資本,透過這次研討會的分享與交流後,研究者對於此次所發表之研究成果可再加以思考,並在未來可進一步有效將數位科技及人工智慧運用於校長系統領導之模型中,透過網絡與數位科技的應用,讓校長的系統領導,在網絡、資訊科技、生成式AI的導入,強化專業學習網絡的運作與實踐,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資本,並逐步發展指引供教師在專業學習網絡運作與教學實務的應用之參考。 四、照片或附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