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受邀擔任「北京奉元書院學思達工作坊」講座
出國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003.pdf
391.69 KB
PDF2021-01-27 18:27:22

詮釋資料

主題分類 教育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教育局 中山女高
出國類型 其他
出國期間 2016-11-23 至 2016-11-27
前往地區 中國大陸
考察單位 唐山師範學院,清華大學
出國人員
編號姓名服務機關職稱
1張輝誠教師
報告名稱 受邀擔任「北京奉元書院學思達工作坊」講座
內容摘要 本校張輝誠老師以個人名義受北京奉元書院邀請擔任「學思達 工作坊」講座。以下參與活動個人心得略述如下: 第一天(11/24):北京奉元書院學思達工作坊 下午在河北省唐山師範學院,為兩百位左右師培生演講。 演講最後開放現場學生提問時,幾位學生陸續問了幾個問題,張老師一一回答。一直問到時間結束了,不得不去趕搭高鐵才結束。 潘老師又說,他上個月去四川參加教學創新會議,在飛機上遇到天津醫藥大學教授,剛好聊起教學,該教授問他聽過(學思達)嗎?但好巧不巧,這時候居然看到高中同學董華春傳來訊息,說已邀請張老師到北京演講,問她要不要順便安排到唐山師範學院演講,她一看上面是張輝誠和學思達,覺得真是太巧了,於是回去之後,便又上網去研究張輝誠學思達,決定邀請張老師來演講。 第二天(11/25): 北京奉元書院學思達工作坊 北京之行,最難講的一場,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終於講完了。 因為帶張老師來的彥輝老師說,清華附中是北京最頂尖的高中,老師也大多是頂尖大學畢業。後來詢問負責接待的雷老師他們的教學情況如何?雷老師說,這次來聽的老師都是國際部的語文老師,受西方教育影響很多,每班只有十五位學生,上課分組討論,師生互動很頻繁。----大家想想,這樣他們還需要學思達嗎?能不能接受? 當然,他們需要學思達。 今天和一般的演講介紹學思達不同,張老師簡略講完學思達概說之後,便直接深入談自學講義和師生應對,學思達每一項都可以連結專業,而且可以是無窮深入的專業。 演講到最後,幾乎全部老師眼睛都亮起來。最後有一位女老師主動回饋說,他說今天很感動,對於張老師可以為了改變填鴨教育堅持這麼久的時間,持續這樣多努力。---張老師回答說,謝謝老師這樣說,因為張老師個人也覺得很感動,感覺很溫暖。----當張老師講這幾句話,現場氣氛變得很不一樣,尤其是張老師和說話的女老師對話。張老師常感覺,這就是薩提爾迷人之處,深刻的連結。----最後張老師分享祐生研究基金會林董對自己的栽培,藉此說明張老師為什麼願意做這些事,為何能堅持這麼久?當話還沒完,幾位老師竟然忍不住拍手。 雷老師送我們出來時說,雖然我們都有分組,有討論,也有師生互動,但也是近幾年才這樣做,在專業上還是不如學思達,今天演講時間真的太少了,晚上學校又有活動,還有很多想討論都沒時間了,太可惜了。 是的,學思達原本就是在明星學校實驗成功,原本就非常專業,所以自然可以在頂尖高中實踐,而且也不怕比較,即使有活化教學,在專業和深度上,學思達也照樣當仁不讓。 但是學思達贏了,並不是要打敗對方,而是希望可以幫助對方改變成更高效能、高品質,以及高速度的教學,大家一起來讓教學變得越來越好。 這才是學思達的真正精神啊! 第三天(11/26): 北京奉元書院學思達工作坊 今天下午在北京奉元書院進行公益演講,談《毓老師真精神》和學思達與國學教育。 最後提問時,一位朋友說,當他看完《毓老真精神》之後,再看毓老師講經典的書,雖然他沒有親炙過毓老師,但透過這本書的撰寫,他還是能感覺毓老師的聲音相貌,在閱讀毓老師講經典的其他書時鮮明立體化起來。他今天特地來謝謝張老師寫了這本書。 另外一位來聽講的朋友李建峰(任職傳媒),他是毓老師學生劉君祖先生的學生,透過劉老師才認識毓老師,他也是從《毓老真精神》這本書更加認識毓老師。他對書中我所寫的許多細節都印象深刻,而且記憶清晰,宛在目前,他說,彷彿他就真的看到了毓老師的音容相貌一般。他也表達了對這本書的喜愛和珍惜之意。 為什麼他們能在大陸看到臺灣出版的《毓老真精神》?那是因為去年還是前年,毓老師的義孫董華春學姐,託張老師訂了二百還是三百本《毓老真精神》,張老師用作者折扣價幫忙訂了最低價格的書,也用自己之前剩餘的版稅付運費(結果還不夠,還自己墊錢),因為張老師寫《毓老真精神》這本書的版稅全都捐出去,大部分買書送給臺北奉元書院義賣,一部分則是送給有需要的朋友。 沒想到毓老師的精神照樣感動了不少人,即使從未見過毓老師,只憑著這一樣一本小書。 晚上吃飯時,有一位是住北京懷柔區的朋友晉小帥,他看到微信公眾號宣傳,特地搭一個多小時的車到奉元書院聽演講,他說他會來,是因為一個他很敬重的老師,經常在微信圈內轉發毓老師的文章,他看了很感動,沒想到還有這麼有智慧的人。今天是是他第一次到奉元書院,就是想來聽聽毓老師的故事。 張老師忽然想起來當初決定放下博士論文而傾全力寫這本書是對的,博論到現在應該沒有多少人會看,也沒有什麼影響力,但是這本書卻還能飄洋過海,影響一個又一個素未謀面的朋友,讓他們感動於毓老師的真精神、大智慧,張老師覺得實在太值得了。 謝謝今天來參加的朋友們,大家一起來把毓老師的精神傳下去,有容乃大,天下無界,大公無私。 第四天(11/27): 北京奉元書院學思達工作坊 今天下午和洋蔥數學創辦人楊臨風,其夥伴金政國、崔英子,以及瞭如指掌書院負責人趙安悱兄,出版人及臺灣作家吳興文,以及北京奉元書院李延輝老師碰面。 洋蔥數學和臺灣均一教育平臺很像(前幾天均一執行長冠緯才來北京和他們交流),一開始是從ngo陽光書屋開始進入中國大陸偏鄉幫助師生用科技來翻轉教學,後來開始再用洋蔥數學,結合動畫和遊戲來翻轉中國填鴨教育,免費提供基礎數學教育影片給全中國大陸學生使用,希望用翻轉教室的教學科技技術和概念來翻轉中國教育。(上個月使用洋蔥數學是四百萬人,這個月已經到五百萬人了)。 創辦人楊臨風是北京四中,哈佛大學電腦科系畢業,看到大陸的需要,決定回到中國大陸改變中國教育,他的另一夥伴是清華附中,杜克大學科學教育畢業,一起實現夢想。----看到中國頂尖一群學生學成之後歸國報效,實在讓人感動。 他們都是學思達的知音,因為金政國老師曾在人大附中西山分校教書,新加坡黃靖雅老師後來受聘到該校任教,介紹學思達給金老師,金老師如獲至寶,又介紹給洋蔥數學的創辦人和成員。承他們厚愛,他們全都喜歡學思達,覺得學思達可以幫助洋蔥數學,也可以幫助全中國大陸的翻轉課堂。所以張老師很樂意將自己所有經驗傳授給他們,讓更多人可以受益。 我們可以一起來改變中國教育!伊哈!
備註 C105AW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