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106年行政透明委託研究案
臺北市政府106年行政透明委託研究案 委託報告
資料項目 | 檔案大小 | 檔案格式 | 更新時間 | 操作 |
---|---|---|---|---|
1071009-pdf-testproj-111551.pdf | 1.85 MB | 2021-01-27 14:04:54 |
計畫摘要 | 一、 研究緣起 開放及透明,是現今一般民眾對政府的重要要求,根據政治學者蘇彩足教授研究指出,行政透明分為「財政透明化」、「政治透明化」,以及「資訊透明化」三大構面,其中,資訊透明化係指:政府有義務通過出版將特定資訊公開,而公眾則享有取得政府機關掌握資訊的權利。資訊透明化能夠幫助民眾瞭解政府的施政作為,讓民眾得到充分的資訊,進一步深化民主政治,確保政府負起應付的責任,故本案係以政府資訊透明作為研究標的。而根據〈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推動行政作業流程透明原則〉第3條指出,各機關在評量行政透明程度包含以下指標: 1. 依法應公開之事項是否業已公開? 2. 除前款事項外,其他與人民權益攸關之法令適用、審查標(基) 準、審核流程、審查進度與範例事項已公開? 3. 公開的訊息是否完整、正確? 4. 市民是否易於取得與解讀公開資訊? 5. 公開資訊是否有助於市民監督政府? 6. 因未公開資訊是否致影響政府公信力? 總和上述可知,行政透明範疇為「針對市民權益相關事項,簡化其業務流程,提升服務的可接近性,並提高決策過程之資訊透明度,確保公眾有獲得訊息之有效管道,藉以促進公眾在決策過程中發揮作用,發揮市民監督之可能性」。 在〈政府資訊法〉第8條中,政府必須透過公開書報、線上資料庫、新聞、公關稿、記者會或公聽會等方式公開政府施政資訊,然有感於2014年太陽花學運帶動公民科技(Civic Tech)的使用,政府機構引入網路直播、公民線上討論平臺等新科技,讓決策過程透明化,擴大市民參與,此外,亦有公民團體如沃草(Watchout, Co)、g0v臺灣零時政府社群和Open data.tw聯盟作為政府推動行政透明措施上的協力夥伴,透過公私協力合作,共同改善我國治理環境。 在臺北市行政透明落實方面,目前臺北市推動行政透明作法包含各機關定期揭露業務資訊、設立電話諮詢窗口、跨機關 e 化服務平臺、線上申訴平臺等一站式窗口,此外,臺北市市政府設立行政透明獎,鼓勵各局處相互觀摩交流,揭露整合公務資訊供外部單位申請應用,進入民間協力資源,促進市府資訊傳播,運用資訊科技提升行政服務品質並形成政策等方向。2014年.臺北市政府推出「策略地圖」基本框架暨「平衡計分卡」推動工作,並將良善治理作為8大施政願景之一,是從市政府府級策略,帶領各機關落實資訊公開和行政透明等措施,以達到良善治理的目標。 根據臺北市政府「單一陳情系統」中,「違章建管」、「衛生社福及勞動權益」、「警政消防」為目前陳情案件數量偏高、且社會影響力廣泛的議題,此外,透過臺北市2016年因國家賠償案件中指出,因公務人員不法行為而造成市民損失的局處亦包含「違章建管」、「衛生社福及勞動權益」、「警政消防」議題涉及的局處,故有必要針對上述議題進行檢視。 二、 研究方法與流程 為了解臺北市市民在「違章建管」、「衛生社福及勞動權益」、「警政消防」三大議題的接觸經驗和評價,本案透過接觸公民意見團體招募公民團體意見領袖,或請團體推薦曾接觸相關議題之民眾(例如個案輔導對象),或是透過網路平臺招募曾有三大議題接觸經驗之臺北市一般市民與主要外部顧客,邀請市民參與座談會進而蒐集市民對於市政府相關作業流程之透明度,共計辦理6場焦點座談會。 待6場座談會結束後,研究團隊彙整市民的意見和建議,並邀請國內公共政策分析、電子治理、決策科學、開放資料等領域專家參加專家諮詢會議,透過專家意見共同討論市民意見反映背後之結構性現象,並評估市民提出意見的可行性,以及未來如何改善,討論題綱包括「評價臺北市政府在依法應公開事項上的表現」、「臺北市政府應採取那些作為改善一般市民的問題」、「如何提高市民參與市政之主動性」、「公私部門的協力方法」,以及「未來可能的改善方向」。 會後,研究團隊根據焦點座談會意見,分別訪問三大議題業務內涵主管機關,如:警政(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消防(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違章建管(臺北市政府建築管理工程處)、衛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勞動(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及社福(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希望藉由訪問內部人員進一步掌握現有政府公開資訊之條件與限制,從而提出更具可行性之建議。 三、 重要研究發現 根據焦點座談會和深度訪談結果,目前臺北市行政透明措施面臨問題如下: 1. 現有局處落實資訊公開措施方向為揭露公務資料和行政服務線上化為主。 2. 局處提供的資訊艱澀且可讀性低,導致市民無法取得需要的服務。 3. 申訴案件的回覆和機關是否妥善保護陳情人個資為影響市民對局處信任的因素。 4. 「議員介入行政業務」為局處執行公務時遭遇的困難之一。 5. 政府公開資訊的影響層面難以事先估量。 本研究考量各議題和局處組織目的、施政現況和限制後,分別提出以下建議: (一) 衛生社福及勞動權益 1. 針對市民常見問題形成簡易說明文字,並移除過期資訊,提高市政公開資訊的即時性和準確性。 2. 與外部合法團體合作,共同參與政策制定、推廣和執行。 3. 設立檢舉案件查詢專區,將案件流程線上化,將後續處理方式,作為、不作為或無法作為的都應一併說明原因或結果。 (二) 違章建管 1. 公務部門運用的文字太過艱澀,建議提供一般市民專區,將專業用語予以簡要說明。 2. 在稽核結果的公開上,除揭露非法違建廠商以外,機關應說明後續處置方式,例如限期改善的期限,並在公告「不合格場所」海報上提供QR CODE,供市民隨時查詢。 3. 針對常見問題製作主題專區,以提高民眾的知曉度與政府主動告知的正面形象。 (三) 警政消防 1. 藉由宣傳管道對應的目標客群特性,制定差異化推廣策略。 2. 與一般業者、外部團體協力共同宣導警消措施。 3. 公開風險、危害資訊時建議並同步說明後續處理方法,改善期限供市民警惕。 |
---|---|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 政風處 |
一級機關 | 臺北市政府政風處 |
年度 | 106 |
研究單位 | 思多葛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持人 | 李宗勳教授 |
備註 |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