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學生赴大陸參加北京科研成果展暨國際交流
帶領學生赴大陸參加北京科研成果展暨國際交流 出國報告
資料項目 | 檔案大小 | 檔案格式 | 更新時間 | 操作 |
---|---|---|---|---|
001.pdf | 870.78 KB | 2021-01-27 16:50:02 |
主題分類 | 教育 | ||||||||
---|---|---|---|---|---|---|---|---|---|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 教育局 麗山高中 | ||||||||
出國類型 | 其他 | ||||||||
出國期間 | 2015-03-26 至 2015-03-30 | ||||||||
前往地區 | 中國大陸 | ||||||||
考察單位 | 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第八中學,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北京市第101中學 | ||||||||
出國人員 |
| ||||||||
計畫名稱 | 104年度課程與教學領先計畫國際交流學習北京科研成果展 | ||||||||
內容摘要 | 要如何舉辦優質的科學競賽,才能激發學生科學創新的教育目的?世界各國與兩岸面對這個議題的執行方法與態度到底有什麽不同呢? 在2015年三月底,本人以麗山高中教務主任身份帶領本校共三位學生,參加第35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也接觸到其他國家的參賽團體,這也是首度有來自臺灣的高中同學參賽。這篇文章我將以帶隊老師的觀點,進行兩岸科學競賽活動分析比較。 主辦單位: 臺灣地區科展由縣市政府主辦,但因無專責單位辦理,而被指定辦理單位對於上級交辦活動不夠熱情,較無使命感,也不夠專業化。而為避免長期負荷過重,改採各校輪替又產生經驗無法累積的問題。大陸則是每年固定由半官方的省級科學協會主辦,負責聘用評審與行政事務,學校僅配合提供場地。今年在北京舉辦場地是在位於頤和園旁的101中學。 文化活動特色: 5天4夜的活動中大會開幕的各國來賓演說各國如何推廣科學活動,即時口譯令人印象深刻,世界各國師生餐會與台、港、澳餐會也表達北京地主之誼,,最特別的是贈品是深具文化與科學的曹式風箏,隔天就有外國選手風箏升空,大會閉幕影片還特別收錄此風箏影像,為了大會開幕與閉幕也特別創作歌曲。世界各國指導老師除了逛頤和園,並與學生一起逛北大、長城與101中學。 交流方式不同: 在台灣雖然稱為科學展覽,但是評審結束後選手卻無心留在攤位,為參觀民眾解說所展示的作品。但是大陸學生卻十分樂意主動爲民眾發表,我猜測可能是專項獎的評審太多,混雜在民眾之間所以必須要認真顧攤位。此外大陸的競賽後,科學社則會邀請將要參加ISEF的預備選手,舉行以英文發表的學生研討會,最菁英學生與外國隊伍答辯讓彼此激盪碰撞。 本文即將投稿,如需引用或公開必須有本人同意。作者:麗山高中吳明德主任 活動照片網址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3984329098873274720/albums/6137444874996604529 本校參加學生204班吳蔚羚及209班林靜洋2位同學以"熊果素評估化妝品美白功效"專題, 獲得第35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指導老師生物科張素卿老師。 204班郭釜瑜同學"高速太陽風與磁爆"獲得科教基金英才獎一等獎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馮如”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一等獎,指導老師地球科學科萬義昞老師。 | ||||||||
備註 | C104AW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