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首頁
  • /
  • 資料目錄
  • /
  • 臺北市102年度教育人員「學習共同體大阪教育參訪」成果報告
:::

臺北市102年度教育人員「學習共同體大阪教育參訪」成果報告
出國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001.pdf
7.28 MB
PDF2021-01-27 14:19:18

詮釋資料

主題分類 教育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教育局 南湖國小
出國類型 考察
出國期間 2013-09-25 至 2013-09-29
前往地區 日本
考察單位 岡山市立芥子山小學,倉敷市立児島小學,倉敷市琴浦南小學
出國人員
編號姓名服務機關職稱
1蕭福生校長
2鄭盛元教務主任
3何雅娟主任
4邱世明教授
5龍玉珊教務主任
6盧彥儒教師
7陳素蘭校長
8林淑芬教師
9張素花校長
10陳建良教務主任
11胡慧宜校長
12陳怜燕教務主任
13陳秀宜校長
14李世中教務主任
報告名稱 臺北市102年度教育人員「學習共同體大阪教育參訪」成果報告
內容摘要 面對強調多面向、多衝突、多互斥價值的時代,學校面對較過往更為嚴峻的挑戰;而隨著全球化世代的來臨,學生也被期待具有學習、創新與終身學習等能力。因此,課堂中如何有效促進學生學習,以培養其具備關鍵的能力,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年來,本市教育局積極在備課社群、教室走察及學習共同體等政策的推動,均著重在課堂教學的精進上,同時也反映全球的改革動向。 當教育碰到破與立的時候,我們深知,教師對任何改革所抱持的態度、所涉入的思維、所產生的覺知、所帶出的行動,絕對關係著改革的成效,也牽引著教學實踐的走向。是以,身為老師的我們,要能夠有所改變,能夠正視自己在教育發展與改革中的角色,並且對自己的價值、信念、教育理想及外在環境的挑戰,有所覺知和了悟,如此,學校教學生活世界,才會因此產生實質的改變。而所謂「學習共同體」,並非是另一種教學策略或理論,而它是種「文化氛圍」,流串在學生、教師與校園間,在寧靜與安定的文化氛圍中,自然因為「人協助人」而形成相互合作聯結成一體的關係。其中,最大關鍵在於教師的「意識覺醒」,才能開始勾勒、形塑不一樣的教學風貌。 「學習共同體」主要也在體現「真實性學習」的歷程。教學最重要是提供孩子思考機會,並提供緩坡讓孩子逐步進行學習。我們過去看到太多所謂「共同歡樂而零學習」的教學狀況,老師們僅著重在教學的多元與活潑,卻忽略了是否真得讓孩子因為學習而產生「改變」。借鏡日本的經驗,或許我們可思考,如何透過反覆遞歸的授業研究來取代現有點狀式進修活動,以追求教師課堂專業能力,進而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當為重要之課題。
備註 C102AW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