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以中區管理小區-長期漏水管控之模式
員工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詮釋資料

計畫摘要 水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極重要自然資源,台灣雖然降雨量豐沛,但大台北地區仍在2002 年遭逢嚴重水旱,早期因 缺乏自來水設施維護管理的機制,舊管漏水日益嚴重,為進行漏水改善,臺北自來水事業處(以下簡稱北水處)以IWA 所提漏水控制的四大主軸:「管線汰換」、「漏水檢測」、「及時修漏」、「水壓管理」同時併行作為改善策略。推行以來成效卓著,各區域售水率明顯提升,總體漏水率更以每年約1 個百分 比逐年降低,至2013 年底已降至17.88%。為有效提升「管線汰換」投資報酬率,北水處以DMA 作為管改成效的檢核工具,導入「小區計量」觀念,透過區塊規劃、裝表計量、管網改善及長期管理等四大步驟,全面投入大臺北地區之漏水改善作業。本處參考其他先進國家漏水改善經驗,多年嘗試後走出最適合自己的路,將理論與實務完美結合,持續有效地進行漏水控制。「小區計量」是漏水改善的利器,「中區計量」則是進行長期漏水管控的新模式,兩者互為併行。所謂中區計量,進水點係為輸水幹管之分歧管,內含5~10 個小區不等,可於滿足用戶用水需求的條件下進行長時間的封閉供水區域。中區與小區兩者互為併行相輔相成,可互補不足處,期以更科學且經濟可行之方式推動分區計量管網計畫。關鍵字:中區計量、小區計量、漏水改善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北水處
年度 105
研究人員 游叡研
關鍵詞 期刊
備註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