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首頁
  • /
  • 資料目錄
  • /
  • 第29屆歐洲運動科學會議年會 (29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urope...
:::

第29屆歐洲運動科學會議年會 (29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ECSS)活動
出國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提要表v2.pdf
1.33 MB
PDF2024-08-28 10:50:35
論文資料檔.pdf
3.24 MB
PDF2024-08-19 15:49:17
計畫一覽表.odt
9.98 KB
ODT2024-08-07 18:20:38

詮釋資料

主題分類 教育
數位發展部服務分類 求學及進修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教育局 臺北市大
出國類型 其他
出國期間 2024-06-30 至 2024-07-14
前往地區 英國
考察單位 臺北市立大學
出國人員
編號姓名服務機關職稱
1傅思凱臺北市立大學助理教授
報告名稱 第29屆歐洲運動科學會議年會 (29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ECSS)活動
內容摘要 一、計畫緣起 ECSS歐洲運動科學學術會議是運動生理、運動醫學、生物力學及生化領域每年的重要盛事,這會議能讓全世界的學者聚集一堂,分享最新的科學成果與研究發現,進而提升自身在專業素養和學術研究上的水平及拓展視野。第29屆歐洲運動科學學術會議是由西蘇格蘭大學主辦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 UWS),舉辦在蘇格蘭格拉斯哥。 二、過程 此會議期程為7/2-7/5共四天,以下為每日的會議行程及參與過程:  7/2第一日抵達會場時領取識別證及相關會議資料。緊接著前往口頭報告的場地進行場勘。在12點整參與唐O佑老師的口頭報告「Effect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on Cardioprotection against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敘述實驗鼠在經過高強度間歇訓練4週之後,將雙邊腎動脈阻塞60分鐘,隨即再灌流24小時後犧牲,觀察其細胞凋亡及發言的TNF-α有顯著的下降。顯示腎動脈梗塞前連續4週的HIIT介入可以顯著減少心臟損傷。以初級和二級疾病的預防治療方針來看,透過運動改善身體機能才是提高人類身體健康最簡易,也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之一(圖1-2)。  7/3第二日為本系研究生鄭O童進行口頭報告「Estimating Aerobic Capacity of Military Personnel Using Body Composition Index」,分析以身體組成參數預測軍事人員最大有氧能力。依據結果呈現體脂率、安靜心跳率及年齡多項生理參數組合對於最大能量代謝預測有較高的決定係數預測軍事人員的最大體能戰力,以縮短評估時間,進而有效調配適當的兵力配置(圖3-6)。  7/4第三日為本職口頭報告「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Resistance Training with Cognitive Stimulation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the Elderly」,敘述阻力訓練混合認知功能刺激元素的運動訓練課程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長者是否有正向的影響。結果顯示12週每週一次的介入,對於功能性體適能及認知功能皆有顯著改善的效益,也同時讓課程更加趣味化。觀眾紛紛對於運動介入的課程細節表示提問,以及主持人建議受試者年齡範圍可以降低,以避免因老化而造成失智症、肌少症等因素而干擾實驗結果(圖7)。同時也進行口頭報告「Heterogeneous with ipsilateral Repeated Bout Effect between Elbow Flexors and Knee Extensors」,結果顯示異源同側的重複訓練具有降低損傷的保護效益,研究結果將為教練、運動防護員和物理治療師提供參考和應用價值,尤其是對未來需要接受臨床復健治療的運動員或一般大眾,當面臨單側不便於復健治療或運動訓練時,可提供實用的指引(圖8)。本次非常榮幸受邀擔任「Physiological session1 (oral presentation)、Physiological session2 (oral presentation)、Cycling and running (poster presentation)之主持人,協助指引觀眾提問及對於演講者的內容提出具體建議(圖9-11)。 研究生鄭O柔進行口頭報告「The Impact of 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Protective Suit on The Physiological Costs of Military Personnel: Metabolic Equivalent Analysis at Different Loading and Speeds」,分析穿著核生化防護服在不同重量負荷及步行速度所產生的能量代謝。人體熱能散熱可藉由傳導 (heat conduction)、蒸散 (heat evaporation)、對流 (heat convection)及輻射 (heat radiation),而核生化防護服阻礙了蒸散與對流的散熱形式而造成受試者的體溫升高,進而造成METs的增加。因此建議軍職人員在穿著核生化防護服執行任務時,越高的步行速度及環境溫度將會帶來更高的代謝負荷(圖12-13)。 研究生黃O銘進行口頭報告「Estimating Metabolism during Varying Workloads of Chemical Corps Personnel Using Non-Invasive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期以非侵入性生理指標對執行任務中的能量代謝進行預測。檢測結果發現以體脂率、心跳保留率百分比及環境溼度所構成的能量代謝預測模型之適配性最高。可提供指揮人員進行人員體能與安全監控,利於人力的調度(圖14-15)。 (行程安排:6/30-7/1出發飛行時間,7/2-7/5參加會議,7/6-7/12私人行程申請自假,7/13-7/14返程回國) 三、心得建議 本趟國際學術參與收穫良多,全英文口頭報告更是一大挑戰。英文單詞的熟記與發音咬字的練習,與研究生每日反覆訓練。最後在信心充足的情況下大膽上台一試。不只學生,包含我在內,皆獲益良多,觀眾與主持人給予研究內容實際的回饋,讓研究在未來執行上可以作為參考。擔任口頭報告及海報報告主持人更是學習甚多,需要反覆閱讀報告者的內容,在不同領域的研究內容中,需要有更廣的知識域來給予報告者實務的建議。這幾天更是看到我的研究生突飛猛進,飽讀大量的運動科學新知,真的是趟非常值得的學術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