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民國82年道德與健康課程標準及德育教科書的發展
員工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詮釋資料

計畫摘要 1993 年教育部修訂發布《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將道德教育與健康教 育合為「道德與健康」。該課程標準修訂是由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承辦,該會同時進行「道德與健康」實驗教材的研發。後來,這一實驗教材成為國立編譯館「道德與健康」教科書的藍本。綜合來看, 「道德與健康」課程標準、研習會的實驗教材、國立編譯館的正式教 科書三者是一個動態的連續發展過程。經訪談以上教科書發展的相關人員,歸納其德育課程理念主要有以下各點:(一)重視理性思考與討論活動,以培養兒童道德思辨與判斷能力;(二)主張透過文學性文本來感發兒童的道德情意;(三)重視圖畫對理解與情意的啟發功能,大幅提昇圖畫在教科書中的角色;(四)強調教材內容的生活化;(五)規劃親子活動加強道德實踐;(六)課文與教學活動形式的多元化;(七)「過程取向」的教科書設計原則。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教育局臺北市大
年度 105
研究人員 張鍠焜
關鍵詞 期刊
備註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