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翡翠水庫藻類與水質關係之長期監測(第三年)
委託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951219-pdf-testproj-102838.pdf
863.14 KB
PDF2021-01-27 13:53:38

詮釋資料

計畫摘要 本計畫為「翡翠水庫藻類與水質關係之長期監測」五年期計畫之第四年,旨在長期監測翡翠水庫之水質變化及藻類對水質優養化之影響,並利用藻類為指標,監測集水區之水源污染及北宜高道路施工與污水處理廠運轉後對水庫水質之影響等。本年度之採樣點與過去幾年均相同,在水庫內八個採樣點及水庫排水口、直潭、青潭、南勢溪、坪林國中、屈尺堰等各一個採樣點,每月 進行一次採樣。本年度水量較去年豐沛,水庫蓄水量較多,因此水質比去年同期略好。水庫中出現的藻種與數量與去年也相近,以細胞數計算時,綠藻類取代藍綠藻類成為最優勢;但以體積計算時,則綠藻、渦鞭毛藻、矽藻等在不同季節各形成優勢。近三年來,水庫中之綠藻類數量明顯增加,本年度為次高。水質分析顯示水的硬度和鈣、鎂、氮鹽等濃度逐年增高,而N/P 比值下降,疑與藻類相變遷有關。水庫中之微囊藻數量比去年少,水庫排放之原水及表水都無法偵測到微囊藻毒,只在濃縮的藻細胞可偵測到,顯示目前自來水無微囊藻毒之虞,不過,此藻類之數量應持續監測,以確保水質安全無虞。 水庫之污染主要仍源自北勢溪上游,利用矽藻群落為指標顯示北勢溪主流之有機污染仍略偏高。本年度水庫之卡爾森優養指標值略下降,而濁度是造成總磷測值偏高之原因。經分析,此應與北宜高工程及非點源污染所造成,而北宜高速路工程確實造成水質污染,對水庫水質很大影響,應持續予以嚴格管控。 颱風帶來一些高濁度污染物,目前仍滯留於水庫中下層,恐於明年會造成對水庫水質之影響,應密切監測之。此外,本計畫提議幾項建議,供有關單位參考。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翡管局
一級機關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
年度 93
研究單位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持人 吳俊宗
關鍵詞 翡翠水庫,藻類
備註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