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北市資料大平臺

:::

市政資料庫或資料叢集盤點之研究
委託報告

檔案下載

資料項目檔案大小檔案格式更新時間操作
1040514-pdf-testproj-085826.pdf
3.7 MB
PDF2021-01-27 14:02:32

詮釋資料

計畫摘要 一、研究緣起 本計畫案的研究重點在於盤點臺北市政府33局處會已有的資料庫、資料叢集與資料表,藉以建立起臺北市政府資料庫與資料叢集的完整面貌圖像與清冊索引,並在盤點的過程中,擇取一個運作良善的資料庫個案,探究其形成資料庫的運作邏輯與過程,據以建立起形成資料庫的優秀範例以供學習,而可為未來臺北市政府相關資料庫的整合提供具體建言。 二、研究方法及流程 本研究採取多元的研究途徑,包括文獻分析法、資料倉儲分析、資料探勘分析、焦點團體座談法、說明會及深度訪問,進行資料的蒐集、整理與分析。另一方面,本研究研究流程:(1)由研究團隊、委託單位及專家學者共同討論資料盤點的倉儲建架構。(2)由發文方式請臺北市政府33個局處會的承辦人員填寫盤點表。(3)舉行說明會與各局處會討論資訊系統或子系統的相關加值應用。(4)訪談資訊局及學界代表共同討論本案可挑選資訊系統建置良好的標竿個案。(5)透過與標竿個案局處的代表進行深度訪問,以建立資訊系統運作成功的標準作業流程。 三、研究結果 首先,在資訊系統或子系統的盤點結果方面,包含:(1)臺北市政府各局處會目前共有282個資訊系統及717個子系;(2)資訊系統以委外建置 (188個)最多,中央建置的資訊系統(52個)次之,不過,目前僅有26個子系統有GIS的相關應用,未來仍有推廣與開發的努力空間;(3)子系統主要使用機關以是府內特定機關(603個)最多、子系統主要使用者則以府內特定機關承辦人員(141個)最多;(4)子系統中資料公開的程度,以全部不公開(538個)最多;(5)如果子系統是部分及全部公開的話,其計費方式的大多數結果是免費(162個);(6)系統的使用頻率區分,以每天(124個)最多,子系統的使用頻率也是以每天(389個)最多,不定期(118個)次之;(7)子系統沒有與其他局處會介接的情形(576個)較多,而有介接的比例則只佔二成;(8)本研究依據盤點結果,歸納出目前本研究建議的資料倉儲查詢項目,以子系統為核心,相關之查詢項目有十項,分別為該子系統所屬之資訊系統、子系統建置單位、資料公開程度、收費方式、資料加值、使用頻率、是否介接、是否對應市長政見白皮書等。 其次,在說明會的結果分析方面,包含:(1)系統/子系統使用頻率偏低的原因:包括使用者有替代裝置、使用者需付費、使用習慣不易改變等;(2)系統/子系統相互介接的原因:包括資料共享之需求、提升行政效率、提供更優質的便民服務等理由;(3)跨局處的系統/子系統相互介接的困難:包括資料未公開、格式問題、資料正確性問題等;(4)跨局處的系統/子系統未介接的原因:包括資訊安全考量、未克服資料格式問題及系統穩定性等問題;(5)僅有少數局處會的系統或子系統可對應至市長的政見;(7)在未來資料加值的應用方面,多數局處會亦表達大部分系統或子系統的資料並未有加值應用規劃,但也少數的局處會表示資訊系統或子系統可進行公務、商業及民生加值。 最後,在標竿個案的標準流程建立方面,包含:(1)本研究挑選交通智慧型手機軟體系統(臺北好行)作為標竿個案,可歸納成幾個因素:資料具高度的開放性、民眾的使用率高、具有跨局處的意涵及資料具有豐富性;(3)標竿個案系統建置成功的關鍵因素:以民眾需求為主的開放心態、依民眾需求作調整與修正、組織文化佳、內部的系統檢視與創意發想、資訊來源穩定等。(4)建立資訊系統運用良好的標準作業流程:主要的步驟包含:釐清資訊系統建置目的、資訊系統建置投入面考量、資訊系統運作成功關鍵因素,及輸出面成效評估等四大步驟。 四、結論與建議 (一)短期方面 1.建議開設資料加值應用的相關課程 本案建議臺北市政府應該正視這樣的趨勢發展,透過本研究案的研究資料、未來潛在的加值個案與標竿個案訪談經驗,逐步規劃開設資料加值應用的相關課程,包括基礎知識與個案演練等方面,並可考慮以世界咖啡館的方式進行,讓市府各局處相關的承辦人員,能理解並應用該等知識,結合各部門的資訊系統,以進一步的加以應用,達到輔助市政決策的效果。 2.協助臺北市政府各機關積極思考資料的內、外部加值應用 在外部的資料加值應用方面,臺北市政府各機關可學習標竿個案中的交通局之作法,進一步評估所使用的資訊系統或子系統能否邁向資料開放,創造更多具有公共價值和商業利益的創新。在內部的資料加值應用方面,本案建議各局處會可以思索哪些指標可作為內部績效管理之用。 (二)中長期方面 1.定期盤點臺北市政府各機關的資料庫或資訊系統 本研究案雖然已進行第一階段的資訊系統盤點工作,初步掌握組織中有哪些資料庫或資訊系統,不過,這是一件基礎且重要的工作,透過資料盤點工作,組織方能掌握所有資料倉儲的原始資料,以及資料來自於組織的何處;整合不同的資料格式,才能進行資料的可能介接。因此,未來仍有必要持續定期盤點和更新詳細的資料庫或資訊系統清單,以有效支援市政決策制定。 2.臺北市政府各機關應持續建立統一規格標準的資料格式 各機關在委外開發資訊系統時,應先行制定完善的標準規格與計畫策略,與業務上高度相關的其他機關交換意見,透過設置標準的指標和先期示範,一方面有利於機關內部資訊系統的整合應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其他機關進行資料交換與介接的意願,有助於提升整體資料的流通與加值應用。 3.既有資料叢集或資料表的資料庫化 臺北市政府各機關仍有些數據尚未形成資料庫且分佈於各業務的相關資料叢集或資料表,由於該等資料的蒐集與應用已成為行政體系工作與流程的一部份,也是與已結構化的資料庫一樣,具有決策參考的重要功能。為了更進一步妥善儲存和利用這些資料叢集或資料表,建議可由各機關自行挑選與業務高度相關或應用價值較高的資料叢集或資料表,由資訊局協助或委外建置成資料庫或資訊系統。 4.深入個案獲取更多經驗,以精進資料盤點的標準化流程 本研究在資料庫盤點的過程中,參考許多專家提供的意見後進行修正,在缺乏實際盤點標準作業程序的情況下,本研究的盤點經驗與標竿個案的成功經驗,應可以作為未來建立資料庫盤點標準作業程序的起點,期待透過更多不同盤點資料個案的補充,使得資料盤點標準作業程序能更完整地建立。
資料集研究(主辦)機關 研考會
一級機關 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年度 103
研究單位 世新大學
研究主持人 莊文忠
協同主持人 劉育津、洪綾君、廖興中
關鍵詞 決策支援,資料探勘,資料盤點,資訊系統
備註 本專區110年以前為歷史轉檔資料,因新舊平臺欄位規格不同,故有部分詮釋資料欄位無資訊;如對資料內容有疑義,請洽資料集主辦機關或本府研考會研究發展組。